学院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学院头条 >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1-07-18 19:55    浏览次数:
       为庆祝我党百年华诞,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深当代大学生对党史的认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先辈们高尚的奉献精神,增强当代青年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77779193永利集团“砥砺前行党史学习实践团”在赵友平院长和余月圆老师的带领下于7月15日从学校出发前往长沙市,开展了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队员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参观千年学府,领略文化传承
       为引导团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感受我国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7月15日中午抵达长沙后,队员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湖南大学,感受“千年学府”的学习氛围。湖南大学简称“湖大”,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走进有着“千年学府”美誉的湖南大学,队员们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经过湖南大学,队员们一路来到了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它也是中国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它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团队成员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站在岳麓书院门前,观察到大门左右两墙上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上面写着“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的字样,学习宋代的朱熹、张拭,近代的毛泽东、蔡和森,使中华文脉永续传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参观完岳麓书院,团队成员们来到了爱晚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由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1952年,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亭额,1969年,岳麓山公园重修,刻毛泽东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团队成员们透过古亭,仿佛穿越了历史,仿佛看到青年时代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的画面。
       感受过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的浓厚文化氛围,队员们必会铭记历史,实事求是。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沿路有挑战、风险、阻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以奋斗、坚守、奉献的青春“底色” 肩负起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历练中成长,书写多彩的青春篇章。

重踏领袖足迹,树立青年担当
       为让队员们感受青年毛泽东探寻救国图存道路的意志,树立坚定的民族信仰和担当,7月15日下午,“砥砺前行党史学习实践团”队员们来到长沙市橘子洲头参观。
       橘子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原面积约17公顷,整体开发陆地面积达91.64公顷,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被誉为“中国第一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十多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橘子洲头之所以闻名海内外,是因为和毛泽东主席的渊源。青年时代,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同学到橘子洲搏浪击水,议论国事。1925年,他提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词篇《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队员们进入橘子洲公园后,很快,队员们游览至橘子洲头最引人瞩目的地标性建筑物,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雕像。从正面看,雕塑以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生动再现了胸怀大志的青年毛泽东形象。雕塑基座是巨大山体,被设计师创作成毛泽东宽阔的肩膀;背面是《沁园春·长沙》词篇石刻,巧妙地把诗词意境和雕塑融为一体,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更强,队员们纷纷驻足留念拍照。
       随后实践团队移步伫立在雕像正对面的望江亭问天台,在“指点江山”的石碑前,队员们凭栏眺望湘江两岸风光,长沙市的市容风景尽收眼底,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和背后的青年毛泽东雕像交相辉映,队员们感慨万千。民国二年至七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就读,当时的毛泽东为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经常与同学游过湘江,到橘子洲头开展各类活动,经常站在橘子洲头思考改变旧世界,建立新中国。后来,毛泽东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建问天台,就是来自这个缘由。湘江水汩汩不息,江风早已把硝烟吹散,山河也已是巨变。曾经依靠船渡出行的橘子洲先后进入了大桥时代、地铁时代,面积也扩大了六七倍,成为了这座城市里人来人往的地标。但踏上橘子洲,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向东南而立,头发迎风扬起,正如长沙在滚滚潮流中独立思考前行的城市姿态,诗词碑、指点江山石、问天台,鲜明标志仍旧牵连百年,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印记从来不曾褪去。
       参观完橘子洲头,队员们重踏青年毛泽东的足迹,感受伟人的风华正茂。同时,队员们也了解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志存高远、忠于祖国,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要敢于担当、勇于奋斗,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设者。国家命运与个人前途休戚相关,民族振兴与个体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广大青年应深刻认识自身所面临的时代际遇和历史责任,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和民族重托,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参观伟人故居,传承红色基因
       为进一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传承好红色基因,77779193永利集团“砥砺前行党史学习实践团”于2021年7月16日前往湖南省长沙市宁乡镇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上午九点,全体实践团成员抵达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这座通高7.1米的刘少奇同志铜象,展现了他这71年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展现了他那致力于党的建设的一生。走到跟前,队员们不禁驻足观看,他的面部表情像微笑、像沉思,他用希冀的眼光眺望着前方,飘逸的风衣也把国家主席衬托得更加伟岸。在铜像下,实践团的队员们充分感受到了刘少奇同志那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形象。在刘少奇同志铜像广场一侧,实践团全体成员由领队余月圆老师领誓,举起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词。
       接着,实践团一行十人顺着铜像广场走到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刘少奇同志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也是全国最大的刘少奇文物资料收藏中心。进馆之前,导游为队员们讲了一个关于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匾额的小故事。当年,当地居民和炊事员为了保护这块匾额免遭摧毁,巧妙得把它翻过来当做切菜的案板来用,这一小故事也让队员们体会到了人民对刘少奇同志的爱戴,让他们更加期待进一步了解认识这位好主席。
       进入馆内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由许多小木块拼凑而成的刘少奇主席画像,团队成员们纷纷驻足,和刘少奇同志穿过时空深情对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陈列主题为“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以生平为主线,采用生平和专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9个部分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刘少奇同志的生平思想和丰功伟绩。
       团队成员在看到刘少奇同志用过的放大镜、望远镜时,深切感受到了他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心系人民群众的工作态度,不禁感慨主席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一生,真正领悟他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为祖国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队员们纷纷表示自己作为学生党员,更要深入领会刘少奇精神、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在日后的生活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下午,实践团来到韶山毛泽东故居,继续进行本次红色之旅。据悉,湖南韶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其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坐南朝北,是一座泥砖青瓦、土木结构的普通农舍。主席故居前,排着长长的队伍,实践团一行人很快融入在参观的队伍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井然有序,神情庄重,大家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瞻仰伟大领袖的故居、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地。
       毛泽东同志故居属于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中间堂屋两家共用。右厢房第2间是毛泽东父母亲的卧室,右厢房第3间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卧室兼书房。1925年,毛泽东偕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也居住在这里,并在这个卧室的阁楼上召开秘密会议,培养和发展了毛新梅等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右厢房第1间通常是吃饭的地方.1925年毛泽东曾在这里召开过多种小型会议。故居的附近还有毛泽东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游泳的池塘等处遗址。伟人已逝,斯物犹存。看着领袖的故居,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看见少年毛泽东的身影。
       除了参观毛泽东故居外,实践团还参观了毛泽东纪念馆和滴水洞,深切感受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奉献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个永恒的真理。团队成员参观了陈列后,激动地说:“看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穿的衣服打了几十个补丁,心里很惭愧。今后要更加刻苦地学习,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为振兴中华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过此次参观活动,团队队员进一步了解了湘乡名人,同时为下一步宣传红色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睹物思人,团员们感受到的是一代伟人不朽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品格,将永远激励着实践团每一位队员。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实践团在对伟人故居、纪念馆的参观之中,深刻领略到毛泽东、刘少奇同志的伟大精神,感受到精神的支撑、信仰的坚守和价值的导向,今后将会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谨记学生党员的身份,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

回望历史文明,勇担青年使命
       7月17日早上,队员们来到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心地区东南角上,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的古城墙——天心阁之上。天心阁是长沙的一座古阁楼,原来的大部分建筑已于抗日战争时期,烧毁于文夕大火,文夕大火指1938年11月13日在长沙发生的一场人为毁灭性火灾。由于日寇进犯的加快,国民党当局决用焦土政策,制定了以天心阁起的焚烧长沙城的计划,大火最终导致长沙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为了纪念那些死去的人们,政府再次重建了这座阁楼。怀着沉重的心情,队员们来到了这里,一下车就犹如置身森林公园之中,环境优美,树木繁茂,成员们登上阁楼,俯瞰长沙城,一门门曾经威力无比的火炮,无奈地瞄向天边,过去的一页一页的苦难,再也不需要它的声音惊起,望着这残破的城墙,队员们生出了很多的感慨之情,在那一刻的心情有为那些在大火中死去的人们的悲痛,也有为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不再是饱受欺凌的那个弱小国家而自豪。
       本次党史学习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队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队员们领略了革命先人们当年奋斗的风采,懂得了革命的艰辛以及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的铭记了红色历史,为今后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队员们一致表示将把此次“党史学习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营养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做优秀的农大学子,做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