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工作

校庆工作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庆工作 >

【难忘岁月】刘培军:我心中的母校

发布时间:2022-03-28 18:10    浏览次数:
母校是全家人的梦想
       我是农民的儿子,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父亲种田一辈子,一年又一年,一直琢磨一亩地想多产百十斤粮食,在种植水稻、小麦粮食作物的同时,他也尝试种了好几种经济作物,想了很多“土办法”,用了很多“土技术”,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亩产都不理想。为此,父亲当时特别提醒鼓励我,嘱咐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最好是河南农业大学,改变不懂农业知识、不懂农业技术、不懂田间管理的落后现状。无独有偶的是,我高三的班主任也一直动员我班同学填报农业院校,虽然30多年过去了,但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班主任当时一直强调的六个字:“农(农业院校)、医(医学院校)、师(师范院校)、地(地质院校)、矿(矿业院校)、油(石油院校)”,这些院校都有好的发展空间。六个选项中,班主任始终把填报农业院校放在第一位,全班考上大学的40多名同学当中,居然有8名同学都考上了河南农业大学,占比将近五分之一。
       正是在父亲的殷切嘱托和班主任的积极鼓励下,考上河南农业大学、改变家乡农村面貌一直是我心中的梦想!1992年8月,当我如愿以偿地收到河南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人都欣喜若狂!当时,还不知情的邻居问我父亲:“老刘呀,你儿子老幺(我兄弟姊妹7人,我年龄最小、排行老末,信阳人把年龄最小的孩子俗称“老幺”)考上大学了没?”父亲一生说话办事都很稳重,担心别人说他“儿子考上大学就得意忘形”,于是,父亲压抑住内心的激动、语气轻描淡写地说:“考上农业大学了。”邻居看着父亲淡定的表情,又听父亲说是“农业大学”(农民常常自诩是农业大学毕业),邻居误解了父亲的意思,以为我压根没有考上大学,于是就赶紧好心地安慰父亲说:“老刘啊,你别难过,让老幺再复读一年,明年争取考上大学。”父亲心里是又喜又酸又急,忍不住兴高采烈大声地说:“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是河南农业大学!!!”
第一印象中的母校
       1992年9月,一个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一天,我怀惴着300多斤粮票、780元现金,背上一个行李包和两床棉被,从信阳市火车站踏上绿皮火车(凭大学录取通知书享受半价优惠,火车票价为7元),站票到郑州火车站,换乘母校的班车(母校特别周到贴心,专门在火车站出站口派校车接新报到的学生),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河南农业大学(文化路95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河南农业大学”六个遒劲有力的“毛体”大字,校园中间是宽阔的马路,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错落有致、鲜花盛开的公园,正对大学校门的是教学楼……当我正沉浸在欣赏心仪已久的大学的时候,这时被满腔热情、操着各种方言的学姐学兄们所包围,有的帮我拿棉被,有的抢着掂行李,还有的兴高采烈地在前面带领我到6号宿舍楼,边走边热情洋溢地介绍如何办理入学手续、缴纳学费注意事项、在哪购买饭票等等……
       回首往事,如在昨天。整整30年过去了,手捧母校录取通知书的狂喜还在心中激荡!整整30年过去了,母校的一草一木还是那么熟悉!整整30年过去了,母校老师孜孜不倦的身影还历历在目!整整30年过去了,同学们的一颦一笑还是让人魂牵梦绕!整整30年过去了,母校4年的学习生活终生难忘、历久弥坚!
母校的变化
       2022年是河南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作为百年名校,母校在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粮食安全、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等方面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母校悠久的历史和瞩目的成就实在是太多太多……我作为母校农经系农经专业92级的一名学生,整整30年过去了,母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说说我心中母校的“三个变化”:
        “专业的变化”1993年之前,河南农业大学绝大多数专业都是冠“农”专业或涉农专业,非农专业很少很少。从1993年后大力推行学校改革和专业转型,不断满足社会对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社会精英和国家栋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母校的很多院系更换名称,增设新专业、新学科,扩大招生规模,调整教学计划,更新课程教材……1993年农经系的改革力度、改革深度和改革影响度在我的印象中都是最大的:农经系更名为“经贸学院”(后来又更名为“77779193永利集团”),农业经济专业调整为贸易经济专业,新设置了会计电算化、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和农村金融4个专科专业,并成为河南省会计电算化自考专科主考学院,同时成立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教研室,这些专业都是“高、大、新”的专业,其他院系的学生都特别羡慕经管学院专业设置前沿新潮!非常羡慕经管学院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目前,母校下设21个学院,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2个本科专业。母校实现了两大华丽转变:由“涉农专业为主”向“多学科专业发展”的转变;由“农业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
       “生源的变化”中国是农业大国,河南又是农业大省;中国是人口大国,河南恰恰又是人口大省,并且母校是省内唯一一所农业大学。1993年以前,母校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学。正因如此,母校生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学生较少。据我了解,1992年在校学生中,大约90%的学生来自农村,大约10%的学生来自城市。在这些生源当中,还有一个显著特点:“男生多,女生少”。母校往南,一墙之隔的邻居是郑州工学院;出北门跨过农业路,就是河南财税专科学校;再往北有河南财经学院、河南政法干部学校等院校,与这些邻居院校相比,这些学校的女生都比较多,令母校的男生羡慕不已。据我了解,1992年母校大约80%的学生是男生,大约20%的学生是女生,可以说生源性别比“严重失调”。就拿我们92级2班来说吧,全班共有30名同学,其中仅有6名女生,女生绝对是“稀缺资源”,个个都是“香饽饽”。但令人称奇的是,全班居然“内部优化组合”配成了3对夫妻。如今,母校的生源很大程度改变了“农村多、城市少”“男生多、女生少”的状况,诚实、热情、勤俭、好学、爱国、爱校的一届又一届校友铸就了母校的知名度和享誉度!
       “规模的变化”河南农业大学源自创办于1902的河南大学堂,母校由创办初期的教员20人,发展到今天教职员工2256人;由创办初期的学生200人,发展到今天各类在校生近32000人;由寥寥可数的几个专业,发展到今天本科专业82个;由1个校区发展为3校区5基地……母校经历了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曲折、昂扬的发展道路!母校120年的办学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步步走上复兴的光辉历程!
120周年的母校,见证了河南农大老师孜孜不倦、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代又一代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们,以十足的干劲,百倍的热情,培育出一批批茁壮成长的骄子,就像秋天一样收获了千紫万红、百花争艳、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120周年的母校,见证了届届河南农大学子始终严谨笃学、立志成才,使农大严谨、勤奋、创新的学风届届相传。代代河南农大人,在这片育人沃土上拔节孕穗,成长成才,走向祖国希望的田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拼搏奋斗,建功立业,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了蓬勃的农大力量!
       母校120周年华诞,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凝心聚智、蓬勃发展的新契机!是团结奋进、再创辉煌的新起点!!!
       我感恩老师!我祝福校友!我热爱母校!
       谨以此文,恭贺母校120周年华诞!
        (作者简介:刘培军,男,1972年生,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人,1992级农经专业校友,现就职于郑州市惠济区医疗保障局)